桃庚醫療事業群
    CLOSE
  • 最新消息
    • 回上頁
    • 診所公告
    • 醫療體系沿革
    • 洗腎中心特色
    • 活動花絮
    • 第六分院-土城桃庚門診中
  • 內科
    • 回上頁
    • 服務據點
    • 內科門診時間
    • 儀器設備
    • 診治項目
    • 醫療團隊
  • 洗腎中心
    • 回上頁
    • 環境介紹
    • 設備介紹
    • 服務時段
    • 預約參觀
  • 眼科
    • 回上頁
    • 眼科門診時間
    • 眼疾v.s 保健
    • 兒童視光中心
    • 白內障手術中心
    • 醫師資歷
    • 儀器設備
    • 服務項目
  • 牙科
    • 回上頁
    • 服務介紹
    • 門診時間
    • 醫師介紹
  • 健檢中心
    • 回上頁
    • 健檢方案
    • 抗老醫學
  • 醫療資訊
    • 回上頁
    • 腎友專區
    • 內科疾病
    • 高血壓 心臟疾病
    • 糖尿病
    • 前列腺.泌尿道系統
    • 營養衛教
  • 聯絡我們
  • 醫療新知
  • Copyright © 2018 MIRACLE

內科疾病

  • 首頁
  • 醫療資訊
  • 幼兒照護-腸病毐
  • 逆流性食道炎
  • 大腸鏡檢查注意事項
  • 腳痛未必是醫腳 小心是椎間盤突出
  • 大腸癌篩檢
  • 吃藥不喝水 當心食道潰瘍
  • 胃食道逆流
  • 老人保健-老人憂鬱症
  • 上消化道出血
  • 根除C型肝炎
  • 解開長期咳嗽之謎-了解呼吸道疾病
  • 幼兒照護-輪狀病毒

幼兒照護-腸病毐

 

腸病毐是一群病毐的總稱,因病毒的特性可耐酸,進入小腸繁殖之後從糞便排出,故稱之為腸病毒。

此病毒有 68種,又可分為:小兒麻痹病毒(3種),A群克沙奇病毒(23種),B 群克沙奇病毒(6種),新型腸病毒(4種,68型-71) Echovirus (32種)。在六十多型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外,其餘腸病毒並沒有疫苗可預防,亦無特效藥可治療,且其傳染力相當強;一般給予支持性療法,但在出現合併症時,馬上就醫,給予正確、適當的重症加護治療,可提高治癒率。

亞熱帶地區的台灣一年四季皆有腸病毒的發生,流行的高峰期是春夏季。各種年齡層皆可能感染,但以三歲以下的嬰幼兒為高危險群,併發症發生率亦較高。最常見是發燒喉嚨痛、流口水、不安、食慾不佳,偶而出現嘔吐、腹瀉、咳嗽等症狀,嬰兒及兒童容易被感染,高燒不退、抽搐、嗜睡、意識不清、臉色蒼白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

主要傳染途徑:
藉由糞口傳染、口口傳染亦即呼吸道傳染。初次感染後一至三週呼吸道可分離出腸病毒;在糞便中可持續八週;另外產生皮疹的腸病毒疹子的分泌物或出血性結膜炎的眼睛分泌物亦可傳染。

足口症─絕大多數的患兒,在五至七天內會自然痊癒,通常不發燒或微燒一、二天,有口腔潰瘍,手掌、腳掌、膝蓋、臂部有紅疹、小水泡。

咽峽炎─絕大多數的患兒,在五至七天內會自然痊癒,咽峽炎可高燒二至四天,咽 喉、口腔內有紅腫、小水泡而後潰瘍、口腔疼痛、流口水。合併症─極少數出現合併症。包括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肢體無力(類似小兒麻痺),步態不穩、抽搐、甚至肺水腫導致死亡,尤其是腸病毒71型。

建議及注意事項:由於口腔潰瘍,非常疼痛,常影響患兒的餵食。冰涼及軟的食物較不會造成口腔疼痛,可儘量選擇此類食物,來鼓勵或勉強患兒進食,以補充患兒的體力及避免脫水。需注意維持口腔的清潔,吃完東西後立即喝開水或漱口;若疼痛不已,可依醫師指示予以止痛藥。

若病童合併有發燒症狀,別忘記該給予水分補充,調節室溫(攝氏24~16度),必要時予以冰枕,嬰兒則予以水枕。體溫上升至38度半則依醫囑予以退燒藥,或予溫水拭浴。為了避免傳染,應加強洗手,尤其是處理患兒的糞便,接觸患兒的分泌物後及飯前,避免與患兒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如奶嘴、奶瓶、湯匙等),少出入公共場所。並以70%的酒精擦拭或清洗兒童玩具、填充玩具則可用黑色大塑膠袋包裹置於太陽下曝曬,食物餐具則利用煮沸法以去除腸病毒。充分的睡眠、良好的營養狀況及運動可增強兒童的抵抗力,哺育母乳至少四個月可保護新生兒及嬰兒免受腸病毒的感染。

當腸病流行時應盡量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居家環境宜清潔通風。受感染的患童宜在家休息,避免傳染給他人。家中的其他小孩也應予適當的隔離,通常家中第二個小孩受到感染,因接受較多的腸病毒故症狀會較嚴重。患童於痊癒過程中病毒仍會從糞便中排出持續約1-2個月,故在餵食前、解便後、準備食物前應洗淨雙手。

預防腸病毒,在日常生活中,不論大人與幼童,都務必注意個人衛生,落實勤洗手的好習慣,當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觀察病童(尤其三歲以下嬰幼童更應注意)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有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等症狀,請務必立即就醫,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參考資料來源:豐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馬志豪醫師
小兒科常見問題不可忽視的腸病毒重症、慈濟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 張美娟老師腸病毒相關文章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逆流性食道炎 

文/台大醫院林伯儒醫師

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是二十世紀末消化醫學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給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帶來革命性的突破,使潰瘍得以根除。然而,西方國家卻又發現,逆流性食道炎和食道腺癌的病例近年來正同時逐年上升中,帶給民眾健康另一個衝擊。

胃食道逆流症是一種由於胃或小腸內容物逆流到食道,所引起之胃、食道或胸縱膈腔,甚至於咽喉及呼吸道不適之食道疾病。而逆流性食道炎,則是指其中部分病人,因長期或強烈逆流物刺激後,造成外觀上可見之食道發炎性病變,包括赤紅性發炎、糜爛、潰瘍、食道管腔纖維化狹窄及巴洛氏食道症。

逆流性食道疾病以往多見於西方國家,約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每週有一次胃食道逆流的症狀。由於飲食生活習慣日漸西化,推測臺灣也有同樣趨勢。它造成病人長期身心的困擾和醫療費支出,造成社會成本的損失。逆流性食道炎更是巴洛氏食道症發生的主因,而後者是食道腺癌的癌前驅病灶,往往合併在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的下端食道,其中有特殊之腸形化生者,食道腺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三十倍。約百分之四的胃食道逆流症病人中合併有巴洛氏食道症,其食道腺癌的發生率為平均每年百分之一。

其病因是多元的,包括胃、胰液和膽汁逆流,食道管腔排空能力,食道上皮細胞防衛能力。嚴重者常併有食道裂孔疝氣。有些食物如辛辣、檸檬、柑橘、蕃茄、甜食、巧克力、咖啡、蘇打、油膩、酒等,和藥物如抗氣喘藥、抗焦慮藥、抗高血壓藥(鈣離子拮抗劑和乙型受體協同劑)、阿斯匹靈、鉀離子、非類固醇抗炎藥等,均可誘發或加重之。暴飲暴食及肥胖也是危險因素之一。

典型的症狀為心窩、胸口灼熱或溢酸水。非典型的症狀包括食道吞嚥痛或困難、呃嗝、食道異物感、胸痛、上腹痛、夜眠咳嗽或氣喘等。大多數的食道逆流並無造成明顯的食道炎外觀病變,而逆流性食道炎和其併發症-巴洛氏食道症也可能無症狀地存在,尤其是老年人中約有四分之一缺少典型的食道逆流症狀,因此症狀與內視鏡檢查診斷是有不完全一致的。胸痛也常見於食道逆流疾病,約20-30%的胸痛患者其心導管檢查結果冠狀動脈正常或僅輕微不具臨床義義的異常,歸類為〝非心臟性胸痛〞,其中25-50%的患者同時併有食道逆流症。人們卻常無法區別心臟病發作或是食道疾病所引起的,常使病人恐慌。然而,10-20%的食道逆流引起的胸痛病人,並無食道逆流之症狀,易被忽略;反之,卻有50%的胸痛患者同時有逆流症狀,成為診斷上的重疊區,尤其老年人。

上述症狀應接受醫師的診斷。胸痛須先考慮冠狀動脈疾病,先找心臟專科,經檢查後如已排除心血管疾病,且懷疑是由食道逆流引發的,則可續求診腸胃專科,胃食道鏡和攜帶式連續二十四小時食道酸鹼值測定是最好的確定診斷工具。治療上,以藥物防止胃酸逆流及抑制胃酸分泌(第二型組織氨受體拮抗劑或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為主。調整生活方式,如和調高枕頭、睡前三小時勿進食、適度減肥、避免或減量有關食物和藥物等。嚴重而需要長期維持藥物者可以外科抗逆流手術治療。高度食道上皮異生者,應接受手術切除。預後上,輕度胃食道逆流症者,數月的內科治療,症狀消失後可以停藥。重度者往往需要長期維持藥物。併有巴列特氏食道症者,應定期接受內視鏡追蹤,以早期檢測癌性病變。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編輯部】提供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大腸鏡檢查前配合事項


1.若有便秘情形,則建議檢查前2至3天就開始低渣飲食。
2.檢查前一天全天清流質飲食,並依照指示服用瀉劑併大量喝水和飲料以排空糞便,若排解出透明淡色無殘渣之糞水代表清腸完成。
3.大部份的藥物於檢查前不需要停止,少數可能會影響凝血功能或血小板功能的藥物,檢查前需與原先開藥醫師或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討論是否應該停藥。
4.檢查當天降血糖藥暫停,降高血壓藥仍需配少量開水服用。
5.主動告知醫護人員關於藥物過敏史及過去的疾病史。

檢查當日配合事項

1.建議病人不宜自己開(騎)車,最好有親友陪同檢查與返家。 
2.
整個檢查治療時間依病情需要、大腸準備是否乾淨、及受檢者是否合作而定。

檢查結束復原期,可能出現的問題如下

1.檢查後會感覺腹脹,因檢查需打空氣至大腸,多走路能加速排氣,排氣後即可改善。大腸鏡檢查後約半個小時,若無腹部不適,即可開始進食。
2.
若有進行瘜肉切除之病人,回家後需注意大便情形,一星期內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避免劇烈運動以及避免出遠門如搭飛機出國等。少數人會因傷口癒合不良,發生嚴重傷口發炎合併出血或穿孔情形。大便少量出血是正常現象,但如遇到大量血便或腹痛不止、發燒寒顫,應馬上至醫院急診就醫。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腳痛未必是醫腳 小心是椎間盤突出 

你會不會習慣性腳扭傷呢?一名十七歲的青少年,因左腳踝扭傷頻率過高至光田大甲分院就診,起初以為是一起單純的腳部運動傷害,經檢查發現原來是椎間盤突出所致。不過先前在其他醫院就診時一直針對受傷的腳部做治療,但是症狀一直未見改善,才會在日前至該院就診,經該院復健科林時維醫師檢查後發現原來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脊神經根所致,經過一段時間的復健治療後,症狀已有大幅度的改善。

該名青少年兩年來一直有左腳踝扭傷的現象發生,起初不以為意以為是單純的運動傷害,但隨著次數愈來愈多才至醫院就診,該院復健科林時維醫師檢查發現,該名少年受傷的左腳肌肉發達程度明顯低於右腳,因此造成左腳平衡感變差,經進一步診斷後發現,該名少年的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造成運動功能的失調,才會有常扭傷的狀況出現。

林時維醫師表示,臨床上對於腰椎椎間盤突出是採取腰椎牽引以減輕突出的椎間盤軟骨壓迫神經的力量,在壓力減輕後,一方面使裏面的血液循環變好,一方面也使受損的神經有再生的能力,如此一來就可以使腳部的肌肉恢復力量,再透過運動治療訓練讓平衡感覺回復,即可以降低日後習慣性扭傷的機會。

不過,林醫師也指出通常類似的個案都還會合併有腰痛的症狀出現,容易引起醫師的注意,但該名個案由於年輕力壯,對於腰痛較無所覺,才會延遲至兩年後就醫才發現。所以林時維醫師也呼籲,不要忽略經常性扭傷所帶來的警訊,腳痛未必是醫腳,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編輯部】提供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大腸癌篩檢

在台灣,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 50 歲以後,補助 50-74歲民眾每 2年 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
檢查結果如有異常(篩檢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若出現下列症狀,請儘速就醫

 ◎大便中有血                                
◎大便中有黏液 
 ◎排便習慣改變 (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大便變細小 
◎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體重減輕 
 ◎貧血                      
◎如腫瘤較大,則可觸摸到腫塊 
以上症狀不代表發生大腸癌,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  

大腸鏡檢查結果及後續處理建議
 1.正常:不需作其他處理,建議每2年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2.發現息肉:切除息肉,並依專科醫師指示做大腸鏡檢查追蹤。 
 3.發現大腸癌:請依專科醫師指示接受後續治療及處置。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吃藥不喝水 當心食道潰瘍 


陳昱旻彰化基督教醫院藥劑部副主任 

王小姐(化名)因治療青春痘,使用膠囊包裝的口服四環素,數日後吞嚥時胸口劇痛、心灼熱感,醫師診斷為藥品引起的食道潰瘍。

追問病因後,才發現王小姐睡前服藥時,僅配少量水後,立刻躺平就寢,所以導致食道潰瘍的副作用。這類案例在醫院門診並不少見,主要與藥品本身藥性,還有患者服藥方法和習慣不當有關。

藥品引起食道傷害常見於老年人、長期臥床者、已罹患食道或吞嚥疾病者及心臟肥大者。明膠製成的膠囊、延長或持續釋放劑型、藥粒過大、酸性藥品、快速溶離的藥品則是較常引起食道傷害的藥品型式。

而配藥時飲水量不足、服藥時併用酒精、躺平服藥、服藥次數過於頻繁、多種藥品一起服用,都屬於不良服藥方法或習慣,也可能引起食道傷害。

常見食道傷害的症狀包括喉嚨和食道有異物卡到的感覺、胸骨後疼痛、吞嚥困難或無法吞嚥、心灼熱感、吐血等。若患者有這些症狀,懷疑是藥品引起食道傷害時,應即刻回診就醫或電話諮詢專業人員,尋求解決之道,切勿等閒視之。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胃食道逆流

 
常見的原因包含下列 4 種:
1.  下食道括約肌張力低下(閘門關不緊)
2.  肥胖或懷孕會增加腹部壓力。(壓力太大)
3.  長期大量飲用咖啡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酸過多)
4.  暴飲暴食(胃撐太大)

典型症狀
  • 火燒心:感覺通常在飯後發生,但這不是心臟真的有問題。
  • 胃酸逆流回口腔或咽部,會有一股異常的酸味。
非典型症狀
.吞嚥困難  
.胸痛   
.胃灼熱   
.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夜間氣喘


完整預防對策
1.飲食調整           
2.
告別菸酒             
3.
維持正常腰圍及體重  
4.放慢吃飯節奏      
5.
飯後別急著躺下       
6.
床頭擺高 
7.腹式呼吸           
8.
隨時保持身心放鬆    
9.
穿著寬鬆衣物 
10嚼食口香糖或潤喉糖

發現以下症狀,則需要就醫檢查
1.持續吞嚥困難或進食疼痛      
2.
容易嗆咳      
3.
體重不明原因下降
4. 吐出血(血塊)或排出黑色糞便     
5.
胸痛加劇
            

胃食道逆流需醫醫護人員建議處理及遵守藥物治療~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老人憂鬱症

依世界各地研究老年人口的各種精神疾病中,以憂鬱症盛行率為最高(16~26%),其次才是老人痴呆症。


什麼是老人憂鬱症?根據預估西元2000年,台灣老年人口將達8.5%,堂堂變為所謂的老人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全年總人口數的7%以上,即可稱為老人國,而當下台灣面對的老年人口遽增,更是最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根據高雄醫學院與成大醫學院精神科曾對台灣地區 150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社區調查中發現,老年憂鬱症患者竟高達21.1%。

老人憂鬱症」與「老人痴呆症」不同

「老人憂鬱症」大致分以下四種類型︰

一、假性憂鬱症︰經常覺得食慾不振、頭重、容易疲勞、睡不著、口渴、便秘等,其實是情緒低落所致,卻以身體不適的症狀出現。
二、出現妄想︰悲觀想法強烈,如「自己所做的對不起孩子」,甚或有如精神分裂症者常見的被害妄想,當妄想太強烈,可能會企圖輕生。
三、焦躁不安︰時常坐立難安地來回踱步,不想與人交談,也無法平靜下來
四、呈現癡呆︰呈現意志力低落、判斷力遲鈍、記憶力衰退等症狀,如病患會經常結結巴巴地說︰「我不知道了」、「我不會了」,反應顯得遲鈍。乍看之下,與癡呆極為類似,但只要經過檢查測驗,就不難區分(若真的是癡呆,症狀是無法改善的)。

憂鬱症老人會愈來愈多嗎?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一、國人平均壽命增加,老人人口增加,老人憂鬱症患者增加比率正相對提高。
二、環境變遷快速,年紀越大的人越不易適應新世代的變化速度、越難承受太大的壓力而發病。
三、慢性病隨年紀與時代盛行遽增,由身體疾病引發之心理憂鬱人數隨之增加。
四、過度使用藥物也是造成憂鬱症患者增加之主要原因,如某些抗精神病藥及降血壓藥。
五、精神科醫師的人力及專業訓練有效增加,診斷能力、工具也跟著有效加強,
因此,正確診斷出憂鬱症的病人也增加。

因此,當你明顯發現,家中的老人家開始變得精神越來越不好,不常笑,嚴重健忘,或經常失眠,卻以為是「年紀的關係」或「癡呆的緣故」而置之不理的話,是相當危險的,你不僅很可能會因此延誤就醫,更可能會因一時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遺憾。所以,請務必考慮憂鬱症的可能,儘早請教專業醫師。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上消化道出血


何謂上消化道出血?

我們人體的上消化道指的是口腔、食道、胃或12指腸,當它們有出血現象時,即可稱為上消化道出血。 而人體的小腸與大腸、直腸、肛門,就合稱為人體的下消化道

什麼樣的人容易發生上消化道出血?

以患有消化性潰瘍(胃潰瘍或12指腸潰瘍)的人最常見,約佔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一半。其他像胃癌、肝硬化合併食道靜脈瘤破裂、大量酗酒..等.都是上消化道出血好發的族群。 至於下消化道出血則常見於痔瘡或大腸癌..等患者身上

消化道出血的症狀

上消化道出血因血液經過胃酸作用而使排出來的糞便呈黑色,或吐出咖啡色的嘔吐物。而下消化道出血則因血液未經胃酸作用,所以是以血便的方式呈現。出血量少時患者可能不會有明顯不適,但若是短時間大量出血時會出現血壓下降、頭暈、四肢冰冷、臉色蒼白..等休克症狀,不緊急處理將會有生命危險。

治療方式

當懷疑病人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時,醫師會做胃鏡來確定病人是否出血?出血的部位..等有時還會利用胃鏡幫病人做局部止血。並會抽血檢查病人的血紅素,不足時會做輸血治療,而這段時間病人也需要配合禁食及大量點滴治療,使受傷的腸胃道獲得充分的休息。當解黑便漸漸停止及出血情形受到控制,再開始進食一些溫和的食物。

預防方法

預防重於治療,尤其對於高危險族群來說,預防上消化道出血最大的關鍵其實就在於自己,以下是預防上消化性出血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規律生活,避免熬夜、抽煙及過多的壓力

2. 宜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用餐時最好是細嚼慢嚥。

3.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酒類、咖啡因(咖啡、濃茶、可樂)辣椒、油炸物、糯米類(粽子、糯米腸),食物亦不宜過冷過熱及過甜過鹹..。這對一般人來說或許是很難達到的,其實並不是完全禁止,只是在量的控制上要比較小心。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

根除C型肝炎        

 

南崁安庚院長 李衍慶醫師

C型肝炎
肝病是臺灣的國病,C型肝炎是國内病毒性肝炎第二號敵人,其感染人數僅次於B型肝炎。
C型肝炎在台灣地區成人的感染率約為1-2%,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由輸血、血液透析或濫用注射藥物,而其他感染途徑包括使用受病毒污染之注射針頭、針灸針、紋身針、穿耳洞針、刮鬍刀或牙刷。

*不治療:可能會導致肝硬化→肝癌。
*治療方式:口服藥物3個月。(健保給付)

診斷檢查
*C型血清標記檢查
*C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
*C型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A)

組織病理學檢查
由於抽血檢查常無法與肝臟發炎的程度成正比,且肝炎急性的及慢性的區別及活動性的強弱均無法靠一般的抽血測試來判別,所以必須借助「肝穿刺」或「肝針吸檢查」以對發炎情形通盤了解。檢查顯示出肝臟受損的狀況跟纖維化的程度,並且可以決定何時開始治療。

影像學檢查
包括腹部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攝影術等。

那些人需要接受治療?
*GPT持續上升超過正常值上限兩倍
*HCV  RNA陽性反應
*年齡在18~60歲
*沒有肝硬化

那些C型肝炎患者治療效果較好?
*小於40歲,女性
*感染時間小於5年
*沒有合併型肝炎感染
*GPT中等程度升高,約100
*肝組織切片輕微發炎,沒有肝硬化
*HCV  RNA濃度較低
*屬第二及第三基因型,病毒變異較小。

影響病毒清除的主要因素(無法控制)
*病毒的類型(基因型)
某些基因型較其他容易治療。(第一種基因型的治癒大約為0%,第二/三種基因型為80%)
*病毒量
血液中病毒量越多,治療起來越困難,尤其是第一、四、五跟六種基因。病毒量並不會影響疾病的進展。
*年齡
年齡較輕的人會比年長者容易清除病毒。
*肝臟的狀況
肝臟損傷的情形嚴重,治療就越困難。
C型感染之透析病人於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完成後,考量可能短時間內無法確認體內病毒量受抑制或清除,故建議:C型肝炎透析病人於抗C型肝病毒藥物治療結束24週後,無C型肝炎病毒檢出(檢驗試劑檢測下限須50 IU/ml),由肝膽腸胃科醫師開具診斷證明書,連同相關檢驗資料,一併提供給透析單位。透析單對於此類病人可比照一般病人,不需採以集中照護進行透析治療。C型病毒抗體陽性且未經抗病毒藥物治療之透析病人,若連續兩次檢測且相隔24週上,均無C型病毒檢出,並由醫師開具診斷證明書,連同相關檢驗資料,一併提供給透析單位參考者,可比照一般病人,不需採以集中照護進行透析治療。療程依據病毒學反應作調整,符合國際肝炎研究共識,有機會減少藥物使用,降低副作用風險。節省的藥費,可提供更多患者接受治療。依放寬條件,有更多C型肝炎患者受惠,每位患者一療程(24週)可省下約14萬的藥費。

結論
血液透析的病人因為免疫力低下,頻繁接受侵入性醫療處特別容易成為醫療照護相關傳染,高危險族群之一。落實C型炎透析病人的感染管制措施,能有效降低急性肝炎的發生率。預防針扎事件與尖銳物品劃傷,亦能降低透析單位急性肝炎個案。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解開長期咳嗽之謎-了解呼吸道疾病 鑫庚內科 許鈞瑋醫師


在我們胸腔科門診看診的過程,常看到很多因為咳嗽咳很久都不會好而跑過來希望能夠照X光的病人,他們會擔心肺部是不是出了什麼特別的情況,甚至擔心關於肺癌之類的情形,接下來我們會針對慢性咳嗽這種臨床常見的症狀跟大家做一些討論。

首先,咳嗽是一種身體反射及保護機制,藉由這個咳嗽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把氣管內的異物痰液清除,來保持呼吸道的暢通,而這些造成咳嗽的神經受器可能分布在我們的呼吸道鼻咽甚至是食道黏膜上,所以只要造成這些地方的刺激或是感染發炎都可能造成持續的咳嗽症狀。這些病人來診所看診的時候,我們會藉由病史的詢問來區別只是常見的急性上呼吸道的感染,或是別的原因導致的慢性咳嗽,一般來說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鼻竇炎、急性咽喉炎、中耳炎方面的問題感染造成的咳嗽通常一到兩個禮拜應該都會恢復及好轉。

而其他慢性咳嗽的病人,他們咳嗽的時間可能持續超過一兩個月以上,沒有改善的情形那甚至可能會有一些咳血的情況,這些就是我們需要去照X光或做進一步檢查跟治療的族群。我們臨床上說的慢性咳嗽就指至少持續超過3個禮拜的以上的咳嗽,他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因素引起。

我們常見原因包括
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也可說鼻涕倒流症候群)、氣喘、胃酸逆流、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藥物引起咳嗽。環境因素。

其他較少見病因

  • 肺癌(只佔慢性咳嗽的病人的2%)
  • 肺結核、肺間質疾病、肺纖維化、老人家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
  • 耳鼻喉科疾病(鼻息肉、外耳道疾病)
  • 食道憩室。
  • 良性氣管腫瘤。
  • 有一些異物跑到氣管裡面。

這些多半要藉由胸部的X光或是鼻咽氣管的內視鏡或是胃鏡才能做進一步的判斷。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關於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
①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
也就是鼻涕倒流造成的相關疾病,那是用來統稱鼻子及鼻子相關問題所造成的咳嗽。
包括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這類疾病是可能引咳嗽的原因,而流鼻水、鼻塞、打噴嚏是這些疾病的常見症狀。鼻水會從鼻腔前面流出來,也會流到喉嚨後方,像這樣往喉嚨後方流的鼻水鼻涕會刺激咳嗽神經,進而導致慢性咳嗽。
②慢性咳嗽:
原因常見的是氣喘,這些病人除了慢性持續的咳嗽外,可能還會有其他的症狀,包括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呼吸有喘鳴的聲音,容易有半夜夜咳到醒過來的情況,而在氣喘發作的時候,可能稍微活動就會覺得喘跟不舒服,而且氣喘病人多半會有痰多的情況,主要是氣管慢性發會使氣管的分泌物變多,這些症狀可以幫助我們做進一步診斷。
③胃食道逆流:
容易會有胃酸逆流而導致火燒心或胸悶、胸痛的感覺,而咳嗽的情形容易在吃完飯後大概1、2個小時頻繁的出現,主要是這個候胃排空蠕動的時候,出現酸液逆流情形。
④其他病症:
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或是吸煙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這個族群跟抽菸,長期曝露在二手菸,環境空氣污染包括工作境中的化學物質、粉塵PM2.5污染物等,這些環境物質會刺激我們呼吸系統,引起氣管支氣管慢性的發炎。

最後,常見慢性咳嗽原因可能跟藥物有關,最常見造成慢性咳嗽的藥物是高血壓的用藥(所謂ACEI類的藥物)這種藥除了降血壓還有保護腎臟減少蛋白尿的效果,如果發現開始吃高血壓的藥物一段時間之後,有頻繁乾咳的情形,可能要跟開藥的醫師做進一步的討論,調整藥物。
歡迎大家,如果有到剛剛提到的症狀,都可到我們診所來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以其「高感染率」、「高就醫率」、「高住院率」,所以在醫界人士口中,又稱為三高病毒。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醫師表示,幼兒在五歲以前至少都會感染一次輪狀病毒,無論是環境與衛生習慣的改善,都無法避免感染輪狀病毒,建議家中有小嬰兒的父母自費施打疫苗,才能真正有效預防,或將症狀傷害降到最低。

寶寶自四個月起就會容易受到輪狀病毒的感染,六個月大到兩歲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年紀。輪狀病毒流行的高峰期為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三月,主要症狀包含腹瀉、嘔吐、發燒、腹痛等,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脫水、休克、抽慉等,若照護不佳將有致死的可能性。

輪狀病毒難纏的原因在於只需十顆病毒即能產生感染,而且傳染率非常高,小朋友感染過一次輪狀病毒,第二次仍有可能被傳染,而且輪狀病毒的感染與環境衛生無關,即使在美國,一年也仍有高達五十萬患者因輪狀病毒感染而導致住院。

一般而言,感染輪狀病毒的幼兒經過1-4天的潛伏期,便開始有明顯的嘔吐現象,也常合併發燒。當嘔吐症狀比較緩解後則會開始腹瀉,甚至一天可以拉到十次以上,整個病程大約持續4-9天,腹瀉會長達三週,在小兒腸胃炎住院病例中,輪狀病毒為最主要的原因,比例高達三成,平均每三個因急性腸胃炎住院的幼兒當中,就有一個是因為輪狀病毒所引起的!

小朋友若感染輪狀病毒,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脫水現象的發生,當嘔吐症狀明顯時,可先停止餵食讓小朋友腸胃休息,當嘔吐緩解後可以少量多次給予口服電解質補充液來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若進食順利,可逐漸增加攝取的量並開始嘗試比較清淡的食物如稀飯、土司等,油膩的食物則應避免。母乳可給予,但嬰幼兒奶粉則須稀釋濃度,若小朋友腸胃症狀仍明顯,則應考慮改用無乳糖奶粉。

如果小朋友有精神活力變差、嬰兒前囟門凹陷、眼框周圍凹陷、小便量減少、皮膚乾燥無汗、嘴唇周圍乾裂、哭卻沒眼淚等現象時,可能就是有脫水現象了。應盡速帶就醫,必要時應打上點滴,補充水分甚至考慮住院。

輪狀病毒感染後,病毒會由糞便排出,因此家屬在處理完小朋友的排泄物後,需注意洗手以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日前衛生署核准的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可有效全面改善因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等症狀。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為活性減毒人類輪狀病毒疫苗,兩劑之間需間隔約一個月,第一劑最早可於六週齡時接種,第二劑於六個月大前接種,讓嬰幼兒在罹患輪狀病毒腸胃炎的高峰期(六至二十四個月)之前,提供早期預防效果。

根據歐洲兒科傳染病學會於今年五月所發表的研究,該疫苗對於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RVGE)具有96%的保護力,並可100%減少所有因輪狀病毒腹瀉而住院的機會,且能預防最常流行的輪狀病毒株─G1、G2、G3、G4及全球新興的G9病毒株。

《醫學小百科》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

口服兩劑輪狀病毒疫苗與三合一疫苗、三合一加b型嗜血桿菌疫苗(俗稱四合一)、五合一或六合一以及肺炎鏈球菌等疫苗可同時接種,而不會影響這些疫苗抗原的免疫反應。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的特色在於,它可以在寶寶六週大時即給予第一劑,間隔一個月後即可給予第二劑,讓寶寶在兩個半月大時即能及時完成接種,尤其現在正值輪狀病毒高峰期,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廣泛、即時的效果,能讓寶寶在輪狀病毒高峰期即時產生抗體,是目前最省時、有效的輪狀病毒疫苗。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幼兒照護-腸病毐

幼兒照護-腸病毐

 

腸病毐是一群病毐的總稱,因病毒的特性可耐酸,進入小腸繁殖之後從糞便排出,故稱之為腸病毒。

此病毒有 68種,又可分為:小兒麻痹病毒(3種),A群克沙奇病毒(23種),B 群克沙奇病毒(6種),新型腸病毒(4種,68型-71) Echovirus (32種)。在六十多型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外,其餘腸病毒並沒有疫苗可預防,亦無特效藥可治療,且其傳染力相當強;一般給予支持性療法,但在出現合併症時,馬上就醫,給予正確、適當的重症加護治療,可提高治癒率。

亞熱帶地區的台灣一年四季皆有腸病毒的發生,流行的高峰期是春夏季。各種年齡層皆可能感染,但以三歲以下的嬰幼兒為高危險群,併發症發生率亦較高。最常見是發燒喉嚨痛、流口水、不安、食慾不佳,偶而出現嘔吐、腹瀉、咳嗽等症狀,嬰兒及兒童容易被感染,高燒不退、抽搐、嗜睡、意識不清、臉色蒼白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

主要傳染途徑:
藉由糞口傳染、口口傳染亦即呼吸道傳染。初次感染後一至三週呼吸道可分離出腸病毒;在糞便中可持續八週;另外產生皮疹的腸病毒疹子的分泌物或出血性結膜炎的眼睛分泌物亦可傳染。

足口症─絕大多數的患兒,在五至七天內會自然痊癒,通常不發燒或微燒一、二天,有口腔潰瘍,手掌、腳掌、膝蓋、臂部有紅疹、小水泡。

咽峽炎─絕大多數的患兒,在五至七天內會自然痊癒,咽峽炎可高燒二至四天,咽 喉、口腔內有紅腫、小水泡而後潰瘍、口腔疼痛、流口水。合併症─極少數出現合併症。包括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肢體無力(類似小兒麻痺),步態不穩、抽搐、甚至肺水腫導致死亡,尤其是腸病毒71型。

建議及注意事項:由於口腔潰瘍,非常疼痛,常影響患兒的餵食。冰涼及軟的食物較不會造成口腔疼痛,可儘量選擇此類食物,來鼓勵或勉強患兒進食,以補充患兒的體力及避免脫水。需注意維持口腔的清潔,吃完東西後立即喝開水或漱口;若疼痛不已,可依醫師指示予以止痛藥。

若病童合併有發燒症狀,別忘記該給予水分補充,調節室溫(攝氏24~16度),必要時予以冰枕,嬰兒則予以水枕。體溫上升至38度半則依醫囑予以退燒藥,或予溫水拭浴。為了避免傳染,應加強洗手,尤其是處理患兒的糞便,接觸患兒的分泌物後及飯前,避免與患兒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如奶嘴、奶瓶、湯匙等),少出入公共場所。並以70%的酒精擦拭或清洗兒童玩具、填充玩具則可用黑色大塑膠袋包裹置於太陽下曝曬,食物餐具則利用煮沸法以去除腸病毒。充分的睡眠、良好的營養狀況及運動可增強兒童的抵抗力,哺育母乳至少四個月可保護新生兒及嬰兒免受腸病毒的感染。

當腸病流行時應盡量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居家環境宜清潔通風。受感染的患童宜在家休息,避免傳染給他人。家中的其他小孩也應予適當的隔離,通常家中第二個小孩受到感染,因接受較多的腸病毒故症狀會較嚴重。患童於痊癒過程中病毒仍會從糞便中排出持續約1-2個月,故在餵食前、解便後、準備食物前應洗淨雙手。

預防腸病毒,在日常生活中,不論大人與幼童,都務必注意個人衛生,落實勤洗手的好習慣,當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觀察病童(尤其三歲以下嬰幼童更應注意)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有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等症狀,請務必立即就醫,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參考資料來源:豐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馬志豪醫師
小兒科常見問題不可忽視的腸病毒重症、慈濟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 張美娟老師腸病毒相關文章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逆流性食道炎

逆流性食道炎 

文/台大醫院林伯儒醫師

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是二十世紀末消化醫學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給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帶來革命性的突破,使潰瘍得以根除。然而,西方國家卻又發現,逆流性食道炎和食道腺癌的病例近年來正同時逐年上升中,帶給民眾健康另一個衝擊。

胃食道逆流症是一種由於胃或小腸內容物逆流到食道,所引起之胃、食道或胸縱膈腔,甚至於咽喉及呼吸道不適之食道疾病。而逆流性食道炎,則是指其中部分病人,因長期或強烈逆流物刺激後,造成外觀上可見之食道發炎性病變,包括赤紅性發炎、糜爛、潰瘍、食道管腔纖維化狹窄及巴洛氏食道症。

逆流性食道疾病以往多見於西方國家,約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每週有一次胃食道逆流的症狀。由於飲食生活習慣日漸西化,推測臺灣也有同樣趨勢。它造成病人長期身心的困擾和醫療費支出,造成社會成本的損失。逆流性食道炎更是巴洛氏食道症發生的主因,而後者是食道腺癌的癌前驅病灶,往往合併在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的下端食道,其中有特殊之腸形化生者,食道腺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三十倍。約百分之四的胃食道逆流症病人中合併有巴洛氏食道症,其食道腺癌的發生率為平均每年百分之一。

其病因是多元的,包括胃、胰液和膽汁逆流,食道管腔排空能力,食道上皮細胞防衛能力。嚴重者常併有食道裂孔疝氣。有些食物如辛辣、檸檬、柑橘、蕃茄、甜食、巧克力、咖啡、蘇打、油膩、酒等,和藥物如抗氣喘藥、抗焦慮藥、抗高血壓藥(鈣離子拮抗劑和乙型受體協同劑)、阿斯匹靈、鉀離子、非類固醇抗炎藥等,均可誘發或加重之。暴飲暴食及肥胖也是危險因素之一。

典型的症狀為心窩、胸口灼熱或溢酸水。非典型的症狀包括食道吞嚥痛或困難、呃嗝、食道異物感、胸痛、上腹痛、夜眠咳嗽或氣喘等。大多數的食道逆流並無造成明顯的食道炎外觀病變,而逆流性食道炎和其併發症-巴洛氏食道症也可能無症狀地存在,尤其是老年人中約有四分之一缺少典型的食道逆流症狀,因此症狀與內視鏡檢查診斷是有不完全一致的。胸痛也常見於食道逆流疾病,約20-30%的胸痛患者其心導管檢查結果冠狀動脈正常或僅輕微不具臨床義義的異常,歸類為〝非心臟性胸痛〞,其中25-50%的患者同時併有食道逆流症。人們卻常無法區別心臟病發作或是食道疾病所引起的,常使病人恐慌。然而,10-20%的食道逆流引起的胸痛病人,並無食道逆流之症狀,易被忽略;反之,卻有50%的胸痛患者同時有逆流症狀,成為診斷上的重疊區,尤其老年人。

上述症狀應接受醫師的診斷。胸痛須先考慮冠狀動脈疾病,先找心臟專科,經檢查後如已排除心血管疾病,且懷疑是由食道逆流引發的,則可續求診腸胃專科,胃食道鏡和攜帶式連續二十四小時食道酸鹼值測定是最好的確定診斷工具。治療上,以藥物防止胃酸逆流及抑制胃酸分泌(第二型組織氨受體拮抗劑或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為主。調整生活方式,如和調高枕頭、睡前三小時勿進食、適度減肥、避免或減量有關食物和藥物等。嚴重而需要長期維持藥物者可以外科抗逆流手術治療。高度食道上皮異生者,應接受手術切除。預後上,輕度胃食道逆流症者,數月的內科治療,症狀消失後可以停藥。重度者往往需要長期維持藥物。併有巴列特氏食道症者,應定期接受內視鏡追蹤,以早期檢測癌性病變。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編輯部】提供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大腸鏡檢查注意事項

大腸鏡檢查前配合事項


1.若有便秘情形,則建議檢查前2至3天就開始低渣飲食。
2.檢查前一天全天清流質飲食,並依照指示服用瀉劑併大量喝水和飲料以排空糞便,若排解出透明淡色無殘渣之糞水代表清腸完成。
3.大部份的藥物於檢查前不需要停止,少數可能會影響凝血功能或血小板功能的藥物,檢查前需與原先開藥醫師或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討論是否應該停藥。
4.檢查當天降血糖藥暫停,降高血壓藥仍需配少量開水服用。
5.主動告知醫護人員關於藥物過敏史及過去的疾病史。

檢查當日配合事項

1.建議病人不宜自己開(騎)車,最好有親友陪同檢查與返家。 
2.
整個檢查治療時間依病情需要、大腸準備是否乾淨、及受檢者是否合作而定。

檢查結束復原期,可能出現的問題如下

1.檢查後會感覺腹脹,因檢查需打空氣至大腸,多走路能加速排氣,排氣後即可改善。大腸鏡檢查後約半個小時,若無腹部不適,即可開始進食。
2.
若有進行瘜肉切除之病人,回家後需注意大便情形,一星期內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避免劇烈運動以及避免出遠門如搭飛機出國等。少數人會因傷口癒合不良,發生嚴重傷口發炎合併出血或穿孔情形。大便少量出血是正常現象,但如遇到大量血便或腹痛不止、發燒寒顫,應馬上至醫院急診就醫。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腳痛未必是醫腳 小心是椎間盤突出

 

腳痛未必是醫腳 小心是椎間盤突出 

你會不會習慣性腳扭傷呢?一名十七歲的青少年,因左腳踝扭傷頻率過高至光田大甲分院就診,起初以為是一起單純的腳部運動傷害,經檢查發現原來是椎間盤突出所致。不過先前在其他醫院就診時一直針對受傷的腳部做治療,但是症狀一直未見改善,才會在日前至該院就診,經該院復健科林時維醫師檢查後發現原來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脊神經根所致,經過一段時間的復健治療後,症狀已有大幅度的改善。

該名青少年兩年來一直有左腳踝扭傷的現象發生,起初不以為意以為是單純的運動傷害,但隨著次數愈來愈多才至醫院就診,該院復健科林時維醫師檢查發現,該名少年受傷的左腳肌肉發達程度明顯低於右腳,因此造成左腳平衡感變差,經進一步診斷後發現,該名少年的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造成運動功能的失調,才會有常扭傷的狀況出現。

林時維醫師表示,臨床上對於腰椎椎間盤突出是採取腰椎牽引以減輕突出的椎間盤軟骨壓迫神經的力量,在壓力減輕後,一方面使裏面的血液循環變好,一方面也使受損的神經有再生的能力,如此一來就可以使腳部的肌肉恢復力量,再透過運動治療訓練讓平衡感覺回復,即可以降低日後習慣性扭傷的機會。

不過,林醫師也指出通常類似的個案都還會合併有腰痛的症狀出現,容易引起醫師的注意,但該名個案由於年輕力壯,對於腰痛較無所覺,才會延遲至兩年後就醫才發現。所以林時維醫師也呼籲,不要忽略經常性扭傷所帶來的警訊,腳痛未必是醫腳,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編輯部】提供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大腸癌篩檢


大腸癌篩檢

在台灣,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 50 歲以後,補助 50-74歲民眾每 2年 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
檢查結果如有異常(篩檢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若出現下列症狀,請儘速就醫

 ◎大便中有血                                
◎大便中有黏液 
 ◎排便習慣改變 (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大便變細小 
◎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體重減輕 
 ◎貧血                      
◎如腫瘤較大,則可觸摸到腫塊 
以上症狀不代表發生大腸癌,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  

大腸鏡檢查結果及後續處理建議
 1.正常:不需作其他處理,建議每2年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2.發現息肉:切除息肉,並依專科醫師指示做大腸鏡檢查追蹤。 
 3.發現大腸癌:請依專科醫師指示接受後續治療及處置。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吃藥不喝水 當心食道潰瘍


吃藥不喝水 當心食道潰瘍 


陳昱旻彰化基督教醫院藥劑部副主任 

王小姐(化名)因治療青春痘,使用膠囊包裝的口服四環素,數日後吞嚥時胸口劇痛、心灼熱感,醫師診斷為藥品引起的食道潰瘍。

追問病因後,才發現王小姐睡前服藥時,僅配少量水後,立刻躺平就寢,所以導致食道潰瘍的副作用。這類案例在醫院門診並不少見,主要與藥品本身藥性,還有患者服藥方法和習慣不當有關。

藥品引起食道傷害常見於老年人、長期臥床者、已罹患食道或吞嚥疾病者及心臟肥大者。明膠製成的膠囊、延長或持續釋放劑型、藥粒過大、酸性藥品、快速溶離的藥品則是較常引起食道傷害的藥品型式。

而配藥時飲水量不足、服藥時併用酒精、躺平服藥、服藥次數過於頻繁、多種藥品一起服用,都屬於不良服藥方法或習慣,也可能引起食道傷害。

常見食道傷害的症狀包括喉嚨和食道有異物卡到的感覺、胸骨後疼痛、吞嚥困難或無法吞嚥、心灼熱感、吐血等。若患者有這些症狀,懷疑是藥品引起食道傷害時,應即刻回診就醫或電話諮詢專業人員,尋求解決之道,切勿等閒視之。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

 
常見的原因包含下列 4 種:
1.  下食道括約肌張力低下(閘門關不緊)
2.  肥胖或懷孕會增加腹部壓力。(壓力太大)
3.  長期大量飲用咖啡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酸過多)
4.  暴飲暴食(胃撐太大)

典型症狀
  • 火燒心:感覺通常在飯後發生,但這不是心臟真的有問題。
  • 胃酸逆流回口腔或咽部,會有一股異常的酸味。
非典型症狀
.吞嚥困難  
.胸痛   
.胃灼熱   
.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夜間氣喘


完整預防對策
1.飲食調整           
2.
告別菸酒             
3.
維持正常腰圍及體重  
4.放慢吃飯節奏      
5.
飯後別急著躺下       
6.
床頭擺高 
7.腹式呼吸           
8.
隨時保持身心放鬆    
9.
穿著寬鬆衣物 
10嚼食口香糖或潤喉糖

發現以下症狀,則需要就醫檢查
1.持續吞嚥困難或進食疼痛      
2.
容易嗆咳      
3.
體重不明原因下降
4. 吐出血(血塊)或排出黑色糞便     
5.
胸痛加劇
            

胃食道逆流需醫醫護人員建議處理及遵守藥物治療~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老人保健-老人憂鬱症

老人憂鬱症

依世界各地研究老年人口的各種精神疾病中,以憂鬱症盛行率為最高(16~26%),其次才是老人痴呆症。


什麼是老人憂鬱症?根據預估西元2000年,台灣老年人口將達8.5%,堂堂變為所謂的老人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全年總人口數的7%以上,即可稱為老人國,而當下台灣面對的老年人口遽增,更是最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根據高雄醫學院與成大醫學院精神科曾對台灣地區 150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社區調查中發現,老年憂鬱症患者竟高達21.1%。

老人憂鬱症」與「老人痴呆症」不同

「老人憂鬱症」大致分以下四種類型︰

一、假性憂鬱症︰經常覺得食慾不振、頭重、容易疲勞、睡不著、口渴、便秘等,其實是情緒低落所致,卻以身體不適的症狀出現。
二、出現妄想︰悲觀想法強烈,如「自己所做的對不起孩子」,甚或有如精神分裂症者常見的被害妄想,當妄想太強烈,可能會企圖輕生。
三、焦躁不安︰時常坐立難安地來回踱步,不想與人交談,也無法平靜下來
四、呈現癡呆︰呈現意志力低落、判斷力遲鈍、記憶力衰退等症狀,如病患會經常結結巴巴地說︰「我不知道了」、「我不會了」,反應顯得遲鈍。乍看之下,與癡呆極為類似,但只要經過檢查測驗,就不難區分(若真的是癡呆,症狀是無法改善的)。

憂鬱症老人會愈來愈多嗎?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一、國人平均壽命增加,老人人口增加,老人憂鬱症患者增加比率正相對提高。
二、環境變遷快速,年紀越大的人越不易適應新世代的變化速度、越難承受太大的壓力而發病。
三、慢性病隨年紀與時代盛行遽增,由身體疾病引發之心理憂鬱人數隨之增加。
四、過度使用藥物也是造成憂鬱症患者增加之主要原因,如某些抗精神病藥及降血壓藥。
五、精神科醫師的人力及專業訓練有效增加,診斷能力、工具也跟著有效加強,
因此,正確診斷出憂鬱症的病人也增加。

因此,當你明顯發現,家中的老人家開始變得精神越來越不好,不常笑,嚴重健忘,或經常失眠,卻以為是「年紀的關係」或「癡呆的緣故」而置之不理的話,是相當危險的,你不僅很可能會因此延誤就醫,更可能會因一時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遺憾。所以,請務必考慮憂鬱症的可能,儘早請教專業醫師。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何謂上消化道出血?

我們人體的上消化道指的是口腔、食道、胃或12指腸,當它們有出血現象時,即可稱為上消化道出血。 而人體的小腸與大腸、直腸、肛門,就合稱為人體的下消化道

什麼樣的人容易發生上消化道出血?

以患有消化性潰瘍(胃潰瘍或12指腸潰瘍)的人最常見,約佔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一半。其他像胃癌、肝硬化合併食道靜脈瘤破裂、大量酗酒..等.都是上消化道出血好發的族群。 至於下消化道出血則常見於痔瘡或大腸癌..等患者身上

消化道出血的症狀

上消化道出血因血液經過胃酸作用而使排出來的糞便呈黑色,或吐出咖啡色的嘔吐物。而下消化道出血則因血液未經胃酸作用,所以是以血便的方式呈現。出血量少時患者可能不會有明顯不適,但若是短時間大量出血時會出現血壓下降、頭暈、四肢冰冷、臉色蒼白..等休克症狀,不緊急處理將會有生命危險。

治療方式

當懷疑病人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時,醫師會做胃鏡來確定病人是否出血?出血的部位..等有時還會利用胃鏡幫病人做局部止血。並會抽血檢查病人的血紅素,不足時會做輸血治療,而這段時間病人也需要配合禁食及大量點滴治療,使受傷的腸胃道獲得充分的休息。當解黑便漸漸停止及出血情形受到控制,再開始進食一些溫和的食物。

預防方法

預防重於治療,尤其對於高危險族群來說,預防上消化道出血最大的關鍵其實就在於自己,以下是預防上消化性出血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規律生活,避免熬夜、抽煙及過多的壓力

2. 宜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用餐時最好是細嚼慢嚥。

3.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酒類、咖啡因(咖啡、濃茶、可樂)辣椒、油炸物、糯米類(粽子、糯米腸),食物亦不宜過冷過熱及過甜過鹹..。這對一般人來說或許是很難達到的,其實並不是完全禁止,只是在量的控制上要比較小心。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
根除C型肝炎

根除C型肝炎        

 

南崁安庚院長 李衍慶醫師

C型肝炎
肝病是臺灣的國病,C型肝炎是國内病毒性肝炎第二號敵人,其感染人數僅次於B型肝炎。
C型肝炎在台灣地區成人的感染率約為1-2%,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由輸血、血液透析或濫用注射藥物,而其他感染途徑包括使用受病毒污染之注射針頭、針灸針、紋身針、穿耳洞針、刮鬍刀或牙刷。

*不治療:可能會導致肝硬化→肝癌。
*治療方式:口服藥物3個月。(健保給付)

診斷檢查
*C型血清標記檢查
*C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
*C型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A)

組織病理學檢查
由於抽血檢查常無法與肝臟發炎的程度成正比,且肝炎急性的及慢性的區別及活動性的強弱均無法靠一般的抽血測試來判別,所以必須借助「肝穿刺」或「肝針吸檢查」以對發炎情形通盤了解。檢查顯示出肝臟受損的狀況跟纖維化的程度,並且可以決定何時開始治療。

影像學檢查
包括腹部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攝影術等。

那些人需要接受治療?
*GPT持續上升超過正常值上限兩倍
*HCV  RNA陽性反應
*年齡在18~60歲
*沒有肝硬化

那些C型肝炎患者治療效果較好?
*小於40歲,女性
*感染時間小於5年
*沒有合併型肝炎感染
*GPT中等程度升高,約100
*肝組織切片輕微發炎,沒有肝硬化
*HCV  RNA濃度較低
*屬第二及第三基因型,病毒變異較小。

影響病毒清除的主要因素(無法控制)
*病毒的類型(基因型)
某些基因型較其他容易治療。(第一種基因型的治癒大約為0%,第二/三種基因型為80%)
*病毒量
血液中病毒量越多,治療起來越困難,尤其是第一、四、五跟六種基因。病毒量並不會影響疾病的進展。
*年齡
年齡較輕的人會比年長者容易清除病毒。
*肝臟的狀況
肝臟損傷的情形嚴重,治療就越困難。
C型感染之透析病人於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完成後,考量可能短時間內無法確認體內病毒量受抑制或清除,故建議:C型肝炎透析病人於抗C型肝病毒藥物治療結束24週後,無C型肝炎病毒檢出(檢驗試劑檢測下限須50 IU/ml),由肝膽腸胃科醫師開具診斷證明書,連同相關檢驗資料,一併提供給透析單位。透析單對於此類病人可比照一般病人,不需採以集中照護進行透析治療。C型病毒抗體陽性且未經抗病毒藥物治療之透析病人,若連續兩次檢測且相隔24週上,均無C型病毒檢出,並由醫師開具診斷證明書,連同相關檢驗資料,一併提供給透析單位參考者,可比照一般病人,不需採以集中照護進行透析治療。療程依據病毒學反應作調整,符合國際肝炎研究共識,有機會減少藥物使用,降低副作用風險。節省的藥費,可提供更多患者接受治療。依放寬條件,有更多C型肝炎患者受惠,每位患者一療程(24週)可省下約14萬的藥費。

結論
血液透析的病人因為免疫力低下,頻繁接受侵入性醫療處特別容易成為醫療照護相關傳染,高危險族群之一。落實C型炎透析病人的感染管制措施,能有效降低急性肝炎的發生率。預防針扎事件與尖銳物品劃傷,亦能降低透析單位急性肝炎個案。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解開長期咳嗽之謎-了解呼吸道疾病

解開長期咳嗽之謎-了解呼吸道疾病 鑫庚內科 許鈞瑋醫師


在我們胸腔科門診看診的過程,常看到很多因為咳嗽咳很久都不會好而跑過來希望能夠照X光的病人,他們會擔心肺部是不是出了什麼特別的情況,甚至擔心關於肺癌之類的情形,接下來我們會針對慢性咳嗽這種臨床常見的症狀跟大家做一些討論。

首先,咳嗽是一種身體反射及保護機制,藉由這個咳嗽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把氣管內的異物痰液清除,來保持呼吸道的暢通,而這些造成咳嗽的神經受器可能分布在我們的呼吸道鼻咽甚至是食道黏膜上,所以只要造成這些地方的刺激或是感染發炎都可能造成持續的咳嗽症狀。這些病人來診所看診的時候,我們會藉由病史的詢問來區別只是常見的急性上呼吸道的感染,或是別的原因導致的慢性咳嗽,一般來說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鼻竇炎、急性咽喉炎、中耳炎方面的問題感染造成的咳嗽通常一到兩個禮拜應該都會恢復及好轉。

而其他慢性咳嗽的病人,他們咳嗽的時間可能持續超過一兩個月以上,沒有改善的情形那甚至可能會有一些咳血的情況,這些就是我們需要去照X光或做進一步檢查跟治療的族群。我們臨床上說的慢性咳嗽就指至少持續超過3個禮拜的以上的咳嗽,他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因素引起。

我們常見原因包括
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也可說鼻涕倒流症候群)、氣喘、胃酸逆流、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藥物引起咳嗽。環境因素。

其他較少見病因

  • 肺癌(只佔慢性咳嗽的病人的2%)
  • 肺結核、肺間質疾病、肺纖維化、老人家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
  • 耳鼻喉科疾病(鼻息肉、外耳道疾病)
  • 食道憩室。
  • 良性氣管腫瘤。
  • 有一些異物跑到氣管裡面。

這些多半要藉由胸部的X光或是鼻咽氣管的內視鏡或是胃鏡才能做進一步的判斷。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關於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
①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
也就是鼻涕倒流造成的相關疾病,那是用來統稱鼻子及鼻子相關問題所造成的咳嗽。
包括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這類疾病是可能引咳嗽的原因,而流鼻水、鼻塞、打噴嚏是這些疾病的常見症狀。鼻水會從鼻腔前面流出來,也會流到喉嚨後方,像這樣往喉嚨後方流的鼻水鼻涕會刺激咳嗽神經,進而導致慢性咳嗽。
②慢性咳嗽:
原因常見的是氣喘,這些病人除了慢性持續的咳嗽外,可能還會有其他的症狀,包括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呼吸有喘鳴的聲音,容易有半夜夜咳到醒過來的情況,而在氣喘發作的時候,可能稍微活動就會覺得喘跟不舒服,而且氣喘病人多半會有痰多的情況,主要是氣管慢性發會使氣管的分泌物變多,這些症狀可以幫助我們做進一步診斷。
③胃食道逆流:
容易會有胃酸逆流而導致火燒心或胸悶、胸痛的感覺,而咳嗽的情形容易在吃完飯後大概1、2個小時頻繁的出現,主要是這個候胃排空蠕動的時候,出現酸液逆流情形。
④其他病症:
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或是吸煙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這個族群跟抽菸,長期曝露在二手菸,環境空氣污染包括工作境中的化學物質、粉塵PM2.5污染物等,這些環境物質會刺激我們呼吸系統,引起氣管支氣管慢性的發炎。

最後,常見慢性咳嗽原因可能跟藥物有關,最常見造成慢性咳嗽的藥物是高血壓的用藥(所謂ACEI類的藥物)這種藥除了降血壓還有保護腎臟減少蛋白尿的效果,如果發現開始吃高血壓的藥物一段時間之後,有頻繁乾咳的情形,可能要跟開藥的醫師做進一步的討論,調整藥物。
歡迎大家,如果有到剛剛提到的症狀,都可到我們診所來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幼兒照護-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以其「高感染率」、「高就醫率」、「高住院率」,所以在醫界人士口中,又稱為三高病毒。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醫師表示,幼兒在五歲以前至少都會感染一次輪狀病毒,無論是環境與衛生習慣的改善,都無法避免感染輪狀病毒,建議家中有小嬰兒的父母自費施打疫苗,才能真正有效預防,或將症狀傷害降到最低。

寶寶自四個月起就會容易受到輪狀病毒的感染,六個月大到兩歲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年紀。輪狀病毒流行的高峰期為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三月,主要症狀包含腹瀉、嘔吐、發燒、腹痛等,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脫水、休克、抽慉等,若照護不佳將有致死的可能性。

輪狀病毒難纏的原因在於只需十顆病毒即能產生感染,而且傳染率非常高,小朋友感染過一次輪狀病毒,第二次仍有可能被傳染,而且輪狀病毒的感染與環境衛生無關,即使在美國,一年也仍有高達五十萬患者因輪狀病毒感染而導致住院。

一般而言,感染輪狀病毒的幼兒經過1-4天的潛伏期,便開始有明顯的嘔吐現象,也常合併發燒。當嘔吐症狀比較緩解後則會開始腹瀉,甚至一天可以拉到十次以上,整個病程大約持續4-9天,腹瀉會長達三週,在小兒腸胃炎住院病例中,輪狀病毒為最主要的原因,比例高達三成,平均每三個因急性腸胃炎住院的幼兒當中,就有一個是因為輪狀病毒所引起的!

小朋友若感染輪狀病毒,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脫水現象的發生,當嘔吐症狀明顯時,可先停止餵食讓小朋友腸胃休息,當嘔吐緩解後可以少量多次給予口服電解質補充液來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若進食順利,可逐漸增加攝取的量並開始嘗試比較清淡的食物如稀飯、土司等,油膩的食物則應避免。母乳可給予,但嬰幼兒奶粉則須稀釋濃度,若小朋友腸胃症狀仍明顯,則應考慮改用無乳糖奶粉。

如果小朋友有精神活力變差、嬰兒前囟門凹陷、眼框周圍凹陷、小便量減少、皮膚乾燥無汗、嘴唇周圍乾裂、哭卻沒眼淚等現象時,可能就是有脫水現象了。應盡速帶就醫,必要時應打上點滴,補充水分甚至考慮住院。

輪狀病毒感染後,病毒會由糞便排出,因此家屬在處理完小朋友的排泄物後,需注意洗手以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日前衛生署核准的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可有效全面改善因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等症狀。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為活性減毒人類輪狀病毒疫苗,兩劑之間需間隔約一個月,第一劑最早可於六週齡時接種,第二劑於六個月大前接種,讓嬰幼兒在罹患輪狀病毒腸胃炎的高峰期(六至二十四個月)之前,提供早期預防效果。

根據歐洲兒科傳染病學會於今年五月所發表的研究,該疫苗對於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RVGE)具有96%的保護力,並可100%減少所有因輪狀病毒腹瀉而住院的機會,且能預防最常流行的輪狀病毒株─G1、G2、G3、G4及全球新興的G9病毒株。

《醫學小百科》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

口服兩劑輪狀病毒疫苗與三合一疫苗、三合一加b型嗜血桿菌疫苗(俗稱四合一)、五合一或六合一以及肺炎鏈球菌等疫苗可同時接種,而不會影響這些疫苗抗原的免疫反應。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的特色在於,它可以在寶寶六週大時即給予第一劑,間隔一個月後即可給予第二劑,讓寶寶在兩個半月大時即能及時完成接種,尤其現在正值輪狀病毒高峰期,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廣泛、即時的效果,能讓寶寶在輪狀病毒高峰期即時產生抗體,是目前最省時、有效的輪狀病毒疫苗。


一起守護您的健康-桃庚醫療heart

 

 

 


 

 

旗鑑店-南崁桃庚診所
內科/眼科/暨血液透析中心

門診部:03-3118119
桃園市蘆竹區南竹路二段5號

桃庚聯合診所
內科/眼科/暨血液透析中心

門診部:03-3705119
桃園市桃園區國際路二段36.38號

鑫庚內科診所/大興維格診所
內科/暨血液透析中心

門診部:03-301-5866
桃園市大興西路二段131.135號


 

南崁安庚聯合診所
內科/暨血液透析中心

門診部:03-352-8088
桃園市龜山區(南崁)南祥路50號

 

林口欣庚診所
內科/暨血液透析中心

門診部:03-2114567

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三路506號
掛號電話:03-2114567

新莊安庚內科診所
內科/暨血液透析中心

門診部:02-2277-9000
新北市新莊區中港路306號3樓
(麥當勞樓上)

土城桃庚診所
內科

門診部:02-2273-8000
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三段259號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Designed by 米洛網頁設計